双十一来袭,“快递海”即将攻陷全国各大高校!

去年,全国高校电商包裹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%,大约在7亿件左右,拿快递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难题。校园快递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尤其凸显。

以江苏省为例,据国内某快递公司统计,今年派送的新生包裹重达66万公斤,相当于装满19辆17米长货运卡车。

湖北某高校附近某快递收发点负责人介绍,今年开学季包裹每天有近8000件。

江南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季王飞说,今年开学季,江南大学的菜鸟驿站快递派件量达到20万件,日均最高达1.2万件。


眼看“双11”又要到了,大学生无疑是网购消费的主力群体之一。“快递海”的来袭也带了不少弊端:


  • 由于部分快递人员随意穿行校园,带来安全隐患;
  • 快递数目庞大、占地广,压缩师生校内活动空间;
  • 分发效率较低、排队长,影响师生作息安排;
  • 快递包装乱丢、乱弃,加大校园环境治理成本等。
  • 面对“快递海”带来的弊端,也有高校想出了解决办法。



东南大学校园快递服务中心.jpg

(东南大学校园九龙湖校区快递服务中心)

去年,东南大学校园快递服务中心在九龙湖校区闪亮登场,整洁宽敞的服务大厅,规范的智能存取柜,24小时无休取件存件,使师生“足不出户”,在校园里就可以随时享受收取和寄送快递服务。


山东某高校在校内设置快递超市,将校内各物流品牌快代理点集中管理,并结合快递柜和人工发放的模式。学生不用因快递品牌不同而到处排队取件,也不会出现校园中各个快递点快递乱放、排队的情况。


(河南某高校)

河南某高校推出刷脸取快递,师生们只需在人脸识别设备前抬头刷脸,即可将快递取走,整个过程只需3秒。


浙江某高校设置了校园快递自提专区,专区内快递柜上都标明了快递的编号,这些快递在扫码入库之后,师生们就会收到一个短信通知,得知什么时间段、货品在哪个货架上面去取最为方便,如此一来避免了人群的拥堵。

近年来,校园快递智能化与标准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,不少高校的物流末端配送“摆地摊模式”也悄然发生了改变。

华中科技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宪尧表示:

眼下,校园快递业务正飞速发展,如果不及时准入和设置智能物流服务设施,必然会造成各种不便,进而影响到学校管理,在这一问题上,校方应该主动承担起准入和积极引导的角色:

学校应该鼓励新科技为民服务,应该设置(智能物流服务点),由学校设置可以,由快递公司设置也可以,但管理一定要纳入学校统一管理,不要乱了。

赵教授指出,与其他物流快递业务不同,校园快递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在校学生和教职工,其主要集中在固定的教学楼或者办公场地,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智能物流服务点。

学校有大量临时放置点,在特殊时间段应该事先讲好,学校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地方。随意堆放的快递在校园也是大煞风景。学校应该给他找地方,有这个思想,问题迎刃而解。

快递是现代科技和物流快速发展下的产物,它在给同学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的同时,也对校园管理造成了不少挑战。如何既保证校园的秩序与安全,又能让快递真正的“快”起来,还真需要各方多动动脑筋。